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被引:97
作者
张善文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断坡; 隐蔽油气藏; 油气勘探; 陆相断陷盆地;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40+761 +7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孙冬胜
    金之钧
    吕修祥
    杨明慧
    周新源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 14 - 20+38
  • [2]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
    庞雄奇
    李丕龙
    金之钧
    张善文
    左胜杰
    陈冬霞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 204 - 209
  • [3]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
    王英民
    金武弟
    刘书会
    邱桂强
    李群
    刘豪
    辛仁臣
    杨飞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 199 - 203+214
  • [4] 沉积盆地超压形成机制述评
    王连进
    叶加仁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1) : 17 - 20
  • [5]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郝芳
    邹华耀
    姜建群
    [J]. 地学前缘, 2000, (03) : 11 - 21
  • [6]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张照录
    王华
    杨红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 133 - 135
  • [7]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林畅松
    潘元林
    肖建新
    孔凡仙
    刘景彦
    郑和荣
    [J]. 地球科学, 2000, (03) : 260 - 266
  • [8]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M].郝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
  • [9] 济阳坳陷油气勘探.[M].帅德福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 [10]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