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心理原型探析

被引:5
作者
林志森 [1 ]
关瑞明 [2 ]
机构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庭院; 大母神; 原型; 象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80 [建筑艺术理论];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母神”原型与“原型的崩溃”的阐述,分析中国古代穴居模式对先民原始空间意识的影响,并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先民空间营造的集体无意识。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空间原型源自“大母神”原型的象征性意象,庭院型制的发展是空间原型分化后相关象征群的意义表达。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阐述庭院型制的兴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发生机制 [J].
张玉坤 ;
李贺楠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01-105
[2]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J].
张晓春 .
新建筑, 1999, (06) :24-28
[3]   大母神的启示 [J].
边缘人 .
民俗研究, 1999, (03) :96-97
[5]  
李泽厚著.历史本体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2
[6]  
王振复著.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萧默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编著.中国建筑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8]  
王鲁民著.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9]  
刘耀中,李以洪著.建造灵魂的庙宇[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