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38
作者
张君
王丕武
杨伟光
张恺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数量性状; 大豆; 优势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对20个大豆品种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 ,其次是单株荚数和主茎节数 ,分枝数和株高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小。优势分析表明 ,大豆农艺性状对其脂肪含量的影响最大 ,对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百粒重 ,其次是产量和单株荚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蛋白大豆种质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J].
贾玉敏 ;
张健 .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06) :13-14
[2]   大豆种粒大小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张桂茹 ;
李思芳 ;
张洪文 ;
赵玉吉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 (03) :30-31
[3]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油玉米授粉者选育中的应用 [J].
范弘伟 ;
宋同明 ;
陈绍江 ;
段民孝 ;
滕文涛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51-56
[4]   北方早熟玉米9个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王立秋 .
玉米科学, 2001, (02) :44-46
[5]  
作物灰色育种学[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郭瑞林著, 1995
[6]  
大豆遗传育种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连铮,王金陵主编, 1992
[7]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22-27
[8]   灰色关联度在小麦新品系比较试验中的应用 [J].
章听生 ;
陆天泰 .
湖北农业科学, 1998, (02) :26-28
[9]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上的综合应用 [J].
吴敏生 ;
戴景瑞 .
华北农学报, 1999, (02) :3-5
[10]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J].
梁江 ;
陈渊 ;
程伟东 .
广西农业科学, 2000, (03) :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