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域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环境动力因素对比

被引:14
作者
王喜
余锦华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变化; 环境动力因子; 环境热力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2—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海平面温度(SST)资料和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及北印度洋热带气旋(TC)资料,对比分析了环境动力因素对不同海域TC强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时间尺度上,TC强度变化与垂直风切变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西北太平洋,使TC过程强度增强或减弱的风切变阙值约为10 m/s,在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风切变阙值分别约为9~10 m/s和12~13 m/s。在季节时间尺度上,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TC强度与垂直风切变的线性相关高于热力控制因子与强度的相关,而在北大西洋,热力控制因子的作用则明显大于垂直风切变。在年际及年代际尺度(趋势)上,垂直风切变与TC强度的相关以北大西洋最显著;尽管各海域由热力控制因子决定的最大可能强度(MPI)都呈现增强的趋势,但西北太平洋TC观测强度却呈现减弱的趋势,表明该海域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对强度趋势变化起主要作用,而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TC观测强度的增强是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减小和热力控制因子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登陆中国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J].
许向春 ;
于玉斌 ;
赵大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6) :667-674
[2]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与环境气流切变关系的气候分析 [J].
苏丽欣 ;
周锁铨 ;
吴战平 ;
余锦华 .
气象科技, 2008, (05) :561-566
[3]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关系 [J].
卢秋珍 ;
胡邦辉 ;
王学忠 ;
苏宏琛 ;
张惠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6) :629-635
[4]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J].
端义宏 ;
余晖 ;
伍荣生 .
气象学报, 2005, (05) :636-645
[5]   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登陆前强度突变的大尺度环境诊断分析 [J].
胡春梅 ;
端义宏 ;
余晖 ;
于润玲 ;
杜秉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377-382
[6]   影响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林惠娟 ;
张耀存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218-226
[7]   0103号台风“榴莲”强度变化特征及暴雨成因的分析 [J].
姚才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180-188
[8]   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 [J].
陈敏 ;
郑永光 ;
陶祖钰 .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01) :11-17
[9]  
Dissipative heating and hurricane intensity[J] . M. Bister,K. A. Emanuel.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 19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