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微博”舆论场域的生成与引导

被引:8
作者
陈联俊
机构
[1]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微博; 舆论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网络社会"微博"舆论场域的生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社会"微博"舆论场域的生成基础是网络技术、社会关系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其生成机制主要通过人际网络、群体心理、信息分享、话题领域等来逐步演化,其生成特征表现为微观性、公共性、异质性、裂变性等,可以通过技术引导、人物引导、话题引导、应用引导等路径来把握"微博"舆论场域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132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网络政治舆论的极端情绪化与民众的政治认同 [J].
徐家林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 (03) :174-177
[2]   微博舆论生成演变机制和舆论引导策略 [J].
谢耘耕 ;
荣婷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 (05) :70-74
[4]   微博与公共领域 [J].
张跣 .
文艺研究, 2010, (12) :95-103
[5]   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J].
夏雨禾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18 (04) :60-69+110
[6]   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发生与引导 [J].
陈联俊 .
政治学研究, 2010, (02) :87-94
[7]  
新新媒介.[M].(美) 莱文森;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8]  
传播学概论.[M].(美) 施拉姆; (美) 波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9]  
乌合之众.[M].(法) 勒庞;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0]  
传播的偏向.[M].(加)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