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流域亚热带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模型

被引:11
作者
刘兴良
鄢武先
向成华
蒋俊民
不详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亚热带,次生植被,生物量,模型,沱江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 [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采用标准地法、标准木及回归分析法(乔木)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和草本)研究了沱江流域清水河支流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并从生物量协调性角度探讨了主要树种的适宜性。1.应用11种回归模型研究沱江流域主要次生植被类型优势种生物量与胸径或材积因子的关系,表明以Y=aXb模型相关性最好,应用性强,其相关系数范围在0.946~0.999。2.不同群落类型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柏木、栓皮栎林>木岂木、柏木林>柏木林>铁仔、黄荆灌丛>马桑灌草丛,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95.721、77.546、38.719、11.969和4.073thm-2。另外两类墨西哥柏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1.065和16.810thm-2。3.乡土树种和墨西哥柏根桩及粗根的生物量占各自总根量的比例分别为80.42%和62.09%,其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各自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23.89%和7.44%,占各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17.67%和6.9%,表明引入沱江流域的墨西哥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不协调,存在潜在的易倒趋势。4.对比分析和评价了主要次生植被类型及树种生物量分配及垂直结构,生产潜力和防护效能,提出较高演替阶段的群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3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