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耕作制度对积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23
作者
李军 [1 ]
高苹 [2 ]
陈艳春 [3 ]
陈惠 [4 ]
杨太明 [5 ]
黄敬峰 [6 ]
金志凤 [7 ]
彭代亮 [6 ]
机构
[1] 上海市气候中心
[2]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山东省气候中心
[4]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5]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6]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7] 浙江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有效积温; 气候变暖; 华东地区;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106
中图分类号
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根据华东地区1971—2004年农业资料和1961—2004年26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作物耕作制度和积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04年华东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期间的有效积温呈稳步增加;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省市复种指数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有效积温增加而减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0.582、-0.615(n=34),安徽、山东等省复种指数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有效积温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655、0.441(n=34);华东地区全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有效积温增加而增加,福建、江西、浙江、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与全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370、0.454、0.761、0.518、0.621、0.489(n=34);随着热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而蔬菜、西瓜、甜瓜、经济林、油料等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随热量增加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顺应气候变化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J].
杨秋珍 ;
李军 .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03) :13-18
[2]  
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应用[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美)[D.M.贝茨]DouglasM.Bates,(加)[D.G.沃茨]DonaldG.Watts著, 1997
[3]  
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M]. 气象出版社 , 王修兰主编, 1996
[4]  
中国耕作制度[M]. 农业出版社 , 刘巽浩等主编, 1993
[5]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巽浩等编著, 1987
[6]  
中国主要农作物气候资源图集[M]. 气象出版社 , 崔读昌等编著, 1984
[7]  
农业自然条件分析[M]. 农业出版社 , 牛文元 编著, 1981
[8]   The phenological calendar of Estoni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ean air temperature [J].
Ahas, R ;
Jaagus, J ;
Aasa, 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00, 44 (04) :159-166
[9]  
The phonological calendar of Estoni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ean air temperature. Ahas R,Jaagus J,Aasa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 2000
[10]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 [J].
张润杰 ;
何新凤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