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研究——以广东东莞千角灯为例

被引:5
作者
李文丽
章牧
白华
机构
[1]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手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手工艺类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类别,该类遗产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以其高超精巧的制作技艺为精髓,表现为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能力,在历史变迁中极易失传。本文选择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以广东省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意义和开发策略,以期对同类别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王巨山.山东大学.2007, 03
[2]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讨 [J].
马文静 .
贵州民族研究, 2009, (01) :37-41
[3]   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 [J].
尹凌 ;
余风 .
江西社会科学, 2008, (12) :185-190
[4]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中社区自主权的思考 [J].
李强 ;
王红艳 .
青海民族研究, 2008, (02) :88-92
[5]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刘建平 ;
陈姣凤 ;
林龙飞 .
贵州民族研究, 2007, (03) :65-69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之用——以武强年画为例.[J].宋瑞;.旅游时代.2007, 04
[7]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J].
李荣启 .
广西民族研究, 2006, (02) :193-197
[8]   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 [J].
刘永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01) :191-199
[9]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刘玉清.价格与市场.2003, 03
[10]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刘玉清.价格与市场.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