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湿地根孔系统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静 [1 ,2 ]
尹澄清 [1 ]
王为东 [1 ]
付强 [3 ]
机构
[1]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环境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白洋淀; 芦苇湿地; 磷吸附; 平衡浓度; 吸附容量;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9.03.012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湿地根孔的分布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于2008年4~7月调查了白洋淀排污河——府河沿岸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中根孔的分布,并研究了根孔系统中3种典型介质对磷的吸附特点。调查发现,排污河沿岸苇地剖面上死根孔数目约占40%,根孔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错带土壤的导水速率和水/土接触的有效面积。野外剖面清查发现,死根孔内部常存在着湿润而松软的颗粒填充物,由于交错带与周边水体的间歇性水文交换过程,湿地基质中存在明显的红棕色氧化性土壤。试验表明,根孔内部填充物、湿地氧化性基质土和湿地基质土3种典型介质对磷都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而湿地基质和根孔内部不同的水流条件明显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湿地氧化性基质土、湿地基质土和根孔内部填充物的最大磷吸附量分别为1186.0mg/kg、714.6mg/kg和650.1mg/kg。从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看,三者无显著差别,均在0.025mg/L左右,表明这3种介质可以吸附较低浓度的磷。而更接近田间条件的动态吸附试验中,饱和磷吸附量分别为:湿地氧化性基质土约320mg/kg,湿地基质土约20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约14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的磷较之二种基质土更容易解吸。以上结果说明,芦苇湿地根区3种典型介质均有较高的磷吸附容量,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能力低于湿地基质土壤,但错综复杂的根孔系统增加了吸附表面积,使水分和土壤充分接触,从而保持了根孔系统良好的磷去除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源头农业区不同类型水塘中水体沉积物磷吸附容量 [J].
付强 ;
尹澄清 ;
马允 .
环境科学, 2005, (04) :70-76
[2]   水陆交错带芦苇根孔及其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J].
李贵宝 ;
周怀东 ;
刘芳 .
中国水利, 2003, (06) :66-68+5
[3]   植物根孔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J].
王大力 ;
尹澄清 .
生态学报, 2000, (05) :869-874
[4]   黄土性土壤在连续液流条件下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研究 [J].
薛泉宏 ;
尉庆丰 ;
薛喜乐 .
土壤学报, 1995, (02) :142-150
[5]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 [J].
尹澄清 ;
兰智文 ;
晏维金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1) :76-80
[6]   土壤基质组成与磷吸附动力学的关系 [J].
晋艳,尉庆丰 .
土壤通报, 1994, (02) :74-77
[7]  
芦苇型水陆交错带中根孔结构及其影响下的水化学研究[D]. 王为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2
[8]  
A review of non‐equilibrium water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soil macropores: principle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consequences for water quality[J] . N. J.Jarvis.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2007 (3)
[9]   USA [J].
不详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 2006, 19 (01)
[10]   Phosphorus retention and sorption by constructed wetland soils in Southeast Ireland [J].
Dunne, EJ ;
Culleton, N ;
O'Donovan, G ;
Harrington, R ;
Daly, K .
WATER RESEARCH, 2005, 39 (18) :4355-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