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上变性加强热带气旋的诊断分析

被引:3
作者
李侃 [1 ,2 ]
徐海明 [1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萍乡市气象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变性;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79—2007年日本气象厅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在中国大陆上发生变性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9 a间中国大陆上发生变性的热带气旋共有16个,占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总数的8.56%,其中8个变性后加强。利用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了这8个变性加强热带气旋的湿位涡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热带气旋变性发展的热力、动力因子,结果表明:29 a间中国大陆上大部分变性热带气旋的再加强均与中高层动力因子和低层热力因子所组成的发展区密切相关;变性加强明显的热带气旋,其高层的正湿位涡下传至低层,而变性加强幅度较小的热带气旋,其高层正湿位涡并不一定会下传至低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77 / 6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超强台风“韦帕”的暴雨机制及湿位涡分析 [J].
朱健 ;
罗律 .
气象科学, 2009, 29 (06) :742-748
[2]   台风变性加强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 [J].
朱佩君 ;
郑永光 ;
陶祖钰 .
气象学报, 2009, 67 (05) :736-749
[3]   西北太平洋变性台风时空分布特征 [J].
钟颖旻 ;
徐明 ;
王元 .
气象学报, 2009, 67 (05) :697-707
[4]   热带气旋变性过程客观判别方法在“海马”变性过程中的应用 [J].
张迎新 ;
张守保 ;
王福侠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4) :341-348
[5]   一次暴雨的湿位涡分析及EVAD技术应用 [J].
雷正翠 ;
夏文梅 ;
武金岗 ;
徐芬 ;
臧晓钟 .
气象科学, 2008, (03) :283-288
[6]   变性台风Winnie(9711)环流中的锋生现象 [J].
李英 ;
陈联寿 ;
雷小途 .
大气科学, 2008, (03) :629-639
[7]   登陆台风变性发展与消亡的对比分析 [J].
韩桂荣 ;
唐晓文 ;
魏建苏 .
气象科学, 2007, (01) :35-41
[8]   Winnie(1997)和Bilis(2000)变性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J].
李英 ;
陈联寿 ;
雷小途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2) :142-152
[9]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张胜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14-23
[10]  
Impact of wind profile retrievals on theanalysi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JRA-25 re-analysis. Hatsushika,H,J Tsutsui,M.Fiorino,K.Onogi.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