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粮间作养分利用与表观损失空间差异性

被引:16
作者
尹飞 [1 ]
毛任钊 [2 ]
傅伯杰 [1 ]
刘小京 [2 ]
张秀梅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枣粮间作; 养分利用; 养分表观损失; 空间异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5.1 [枣];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090101 ;
摘要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系统内不同位置采样,分析了枣粮间作系统内间作作物产量、氮磷营养元素利用与表观损失方面的空间差异性,并对枣粮间作、枣树单作和农田3种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枣粮间作系统内间作作物产量随着距枣树种植行距离的缩小而迅速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虽然与农田生态系统比较,间作小麦、玉米均表现减产,经济产量分别降低11.4%、39.9%,但整个枣粮间作系统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2)枣粮间作系统间作作物吸收氮磷量也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且与间作作物生物量有极显著相关性。3种生态系统相比,吸氮量为枣粮间作>枣树单作>农田;吸磷量为农田>枣粮间作>枣树单作;(3)枣粮间作系统内氮磷表观损失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距枣树种植行0.25m处表观损失量显著高于其它位置表观损失量,在距枣树种植行6.5m到2m范围内,随着与枣树种植行的接近,氮磷表观损失量有所降低。3种生态系统相比,氮、磷表观损失量均为枣树单作>农田>枣粮间作。
引用
收藏
页码:2715 / 27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间作枣园害虫的群落结构与动态(英文) [J].
师光禄 ;
赵莉蔺 ;
苗振旺 ;
刘素琪 ;
曹挥 ;
Bruce PIKE .
生态学报, 2005, (09) :2263-2271
[2]   不同生境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动态 [J].
冯津 ;
李登科 ;
刘素琪 ;
曹挥 ;
师光禄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46-149+156
[3]   枣麦间作系统中光能在作物群体内分布的数值模拟 [J].
张继祥 ;
魏钦平 ;
刘克长 ;
陆佩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6) :945-948
[4]   枣粮间作的生态影响及效益分析 [J].
同金霞 ;
李新岗 ;
窦春蕊 ;
王鸿哲 ;
黄建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1) :89-91+95
[5]   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 [J].
李志欣 ;
刘进余 ;
刘春田 ;
张立树 ;
孙秀昆 ;
苗锋 ;
段会军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45-48+61
[6]   旱坡地枣树蒸腾作用研究 [J].
赵雨明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4) :108-110
[7]   枣树根系分布调查 [J].
刘荷芬 ;
刘明久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8, (01) :107-108
[8]   枣麦间作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J].
谢英荷,洪坚平,金志南,陶运平,李青萍 .
农村生态环境, 1996, (03) :27-30
[9]   枣树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J].
李保国 ;
王永蕙 .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1, (02) :79-84
[10]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