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37
作者
齐冬梅 [1 ]
李跃清 [1 ]
白莹莹 [2 ]
德庆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3]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
关键词
高原季风; 年际变化; 季风指数; 中国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1958~2002年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分析了高原夏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弱异常时的环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用6~8月600hPa(27.5~30°N,80~100°E)范围内平均的西风分量距平与(35~37.5°N,80~100°E)范围内平均的东风分量距平差定义了高原夏季风指数(PM I)。该指数计算简单,意义清楚,代表性好。(2)1958~2002年高原夏季风整体呈增强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是高原夏季风的强盛期,之后是高原夏季风弱期,在80年代以后又转为季风强期。(3)高原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相关很好。将该指数与之前汤懋苍定义的指数进行性能综合比较后,发现该指数对川渝地区的夏季降水及气温有更好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东部水分收支的初步分析 [J].
张文君 ;
周天军 ;
宇如聪 .
大气科学, 2007, (02) :329-345
[2]   青藏高原对流时空变化与东亚环流的关系 [J].
张庆云 ;
金祖辉 ;
彭京备 .
大气科学 , 2006, (05) :802-812
[3]   中国区域ERA-40、NCEP-2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初步比较与分析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14-32
[4]   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及与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J].
白虎志 ;
马振锋 ;
董文杰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4) :484-491
[5]   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比较 [J].
赵天保 ;
艾丽坤 ;
冯锦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278-294
[6]   青藏高原季风年际变化与长江上游气候变化的联系 [J].
马振锋 ;
高文良 .
高原气象, 2003, (S1) :8-16
[7]   青藏高原东侧初夏旱涝的季风环流分析 [J].
马振锋 ;
高文良 ;
刘富明 ;
刘庆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S1) :1-7
[8]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 [J].
马振锋 .
高原气象, 2003, (02) :143-146
[9]   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J].
刘德 ;
李永华 ;
何卷雄 .
高原气象, 2003, (02) :173-178
[10]   热带海温变化与高原季风发展 [J].
马振锋 ;
高文良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44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