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特征分析——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

被引:8
作者
陈鹏忠
机构
[1]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关键词
农村贫困群体; 犯罪原因; 特征分析; 社会代价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农村贫困群体的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国内犯罪预防和控制理论学者和实践人士的关注。本文采用案卷查阅和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农村贫困群体犯罪的原因和特征,初步探讨了预防农村贫困群体犯罪的对策。研究结果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农村贫困群体中的部分成员成为了社会代价支付主体错位(失衡)的牺牲品。农村贫困群体中的部分成员的犯罪是具体的人与一定的事件(情况)和条件(境况)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农村贫困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在谋求生存或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采取了不法抗争手段;农村贫困群体的犯罪行为几乎都属于自然犯罪,其中又以财产型犯罪居多;流入城市的农村贫困群体日益凝聚为城市中的"游民群体",其中的部分成员成为危及城市治安的隐患。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95 +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代价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哲学反思 [J].
韩庆祥 ;
张曙光 ;
范燕宁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3) :72-84
[2]  
转型时期的社会政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迎生, 2007
[3]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李剑阁, 2007
[4]  
消灭赤贫[M]. 人民出版社 , 李琨, 2006
[5]  
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丛晓峰,刘溪等著, 2005
[6]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4[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 主编, 2004
[7]  
犯罪学[M]. 法律出版社 , 许章润主编, 2004
[8]  
社会转型中的妇女犯罪[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王金玲, 2003
[9]  
社会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2003
[10]  
发展与代价[M]. 人民出版社 , 韩庆祥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