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的机制

被引:18
作者
谷巍
刘碌
高轶
项曜祖
庞莹
李琛
励志英
王战国
机构
[1]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针刺; 缺血预处理,心肌; 侧支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引用缺血预适应这一学说,探讨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选择2004-02/2005-06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年龄35-70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针刺组(男28例,女12例)和对照组(男24例,女 16例)。②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两风池穴加电针30min。2次/d,间隔6 h,2周为1 个疗程。③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总分0-45分,0 -15分为轻度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50%-100%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20%- 49%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小于20%为无效。④采用 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60分为不能自理)和Rankin 量表(0表示完全恢复,6表示死亡)辅助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残疾水平。⑤分别于针刺组针刺前、针刺中20 min、针刺后 30 min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的变化。⑥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Rankin评分:两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针刺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Barthel指数:两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0.05),针刺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②总有效率:针刺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针刺组针刺中20min明显低于针刺前(P<0.01), 针刺后30 min明显高于针刺前(P<0.05-0.01)。④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阻力指数:针刺组针刺中20 min明显高于针刺前(P<0.05-0.01), 针刺后30 min明显低于针刺前(P<0.01)。结论: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穴可诱导脑细胞缺血耐受,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脑组织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8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脑宁康对脑缺血预适应模型大鼠不同时相Bcl-2、Bax的影响 [J].
常富业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02) :19-23
[2]   缺血预适应在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J].
叶猛 .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01) :78-80
[3]   针刺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J].
田代实 ;
邓医宇 ;
王光海 ;
郭国际 ;
茹立强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01) :27-29
[4]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J].
丁炯 ;
顾振 ;
吴文忠 ;
韩群颖 ;
王鹤鸣 ;
周建平 ;
肖明 ;
马瑞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01) :106-1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