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当代外交的转型——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视角

被引:8
作者
任远喆 [1 ,2 ]
科尔内留波乔拉 [3 ]
周幻 [4 ]
机构
[1]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 外交学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
[3] 英国牛津大学
[4]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关键词
数字化; 组织文化; 外交转型; 美国国务院;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9.01.001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一个重要问题,即在数字时代各国外交机构如何调整其组织文化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如今在确定外交政策目标的过程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外交部门根深蒂固的组织文化与数字外交的平台、特质、前提假设之间存在矛盾,各国在处理这些矛盾时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展现和评估各国外交机构中数字冲突潜在来源的三维框架,并以美国国务院为案例进行了经验评估。数字化给外交带来了新的文化特征,其既与传统外交文化有所差异,也孕育了外交组织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不同程度的数字文化体现了外交机构对数字化的接受和调适程度,同时也推动着外交基因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7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外交的未来 [J].
布赖恩霍金 ;
扬梅利森 ;
肖恩赖尔登 ;
保罗夏普 ;
王姝奇 ;
钟潇 ;
牟舣 .
国际政治研究, 2012, 33 (04) :65-88+195
[2]   外交共同文化:概念、传统与变革 [J].
熊炜 .
国际政治研究, 2012, 33 (04) :40-49+195
[3]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M]. 时事出版社 , 董青岭, 2017
[4]  
数字时代的公共外交对话录[M]. 时事出版社 , 陈雪飞, 2016
[5]  
Digital containment: Revisiting containment strategy in the digital age[J] . Corneliu Bjola,James Pamment. Global Affairs . 2016 (2)
[6]  
Diplomacy after Policymaking: Theorizing Hyper‐Empowered Individuals[J] . Marcus Holmes. Int Stud Rev . 2015 (4)
[7]  
The Clinton Legacy: How Will History Judge the Soft-Power Secretary of State?[J] . Hirsh,Michael. Foreign Affairs . 2013 (3)
[8]  
The Long Road to Public Diplomacy 2.0: The Internet in US Public Diplomacy[J] . Nicholas J. Cull. Int Stud Rev . 2013 (1)
[9]  
数字外交的历史考察与未来趋势 .2 王存刚.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6
[10]  
Facts on Social Networks in China .2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8341/number-of-social-network-users-in-selected-countries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