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芽黄品系在棉花杂种优势上的利用研究

被引:11
作者
阂留芳,何金龙,肖松华,张天真,潘家驹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室
关键词
棉花,芽黄突变品系,杂种优势,通径分析,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我室以陆地棉芽黄突变品系作为指示性状,对品种间F_1杂种优势利用效应的研究已连续进行了三轮四次试验,都表明芽黄品系与常规品种间的杂种F_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_1的产量结构和常规品种的相类似,铃数、铃重和衣分等三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铃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衣分和铃重。7月15日~8月10日间的棉铃脱落率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有较高的杂种优势,而特殊配合力效应伍与一般配合力有密切相关关系,即双亲一般配合力高的,杂种F1优势也高。试验结果证明,陆地棉芽黄品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有一定增产作用,并有其标记基因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产量结构特点 [J].
王学德 .
中国棉花, 1988, (05) :8-9
[2]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性状分析 [J].
王志华 ;
崔荣霞 .
中国棉花, 1988, (02) :13-16
[3]   陆地棉品种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J].
李张学 ;
刘惠民 ;
宋志勤 .
中国棉花, 1986, (06) :13-14
[4]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组成分析 [J].
李明银 .
中国棉花, 1985, (06) :12-16
[5]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指示性状的应用 [J].
许馥华 ;
戴日春 .
作物学报, 1983, (04) :259-265
[6]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J].
邢以华 .
棉花, 1980, (03) :16-19
[7]  
中国棉花品种志[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