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杨志华
李慎茂
朱凤水
宋庆斌
缪中荣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科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脑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通过观察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其他次级侧支循环途径,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①有症状组患者在MRI上均有脑梗死灶,表现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分水岭区梗死10例,大、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9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4例、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大面积梗死2例;在无症状组,有分水岭区梗死1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7例,其余13例无梗死灶。②有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5例、前半循环完整12例、后半循环完整8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6例;无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14例、前半循环完整4例、后半循环完整2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例。症状组Willis环的开放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症状组次级侧支代偿——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侧支代偿分别为3、8和5例,无症状组分别为1、6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与Willis环开放的程度有关,可能与次级侧支代偿途径无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Willis动脉环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J].
张艳玲 ;
迟路湘 ;
陈康宁 ;
史树贵 ;
范文辉 ;
陈贞芳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 (05) :417-421
[2]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 [J].
郑宇 ;
华扬 ;
凌晨 ;
段春 ;
张蕾 ;
王力力 ;
刘玉梅 ;
周瑛华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06) :901-903
[3]   基底动脉闭塞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五例报告 [J].
李圣贤 ;
朱玉真 ;
杨福记 ;
张文华 ;
陈新平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03) :49-49
[4]   超声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颅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附视频 [J].
唐力 ;
王晓光 ;
吴立文 ;
冯赫林 ;
马春艳 ;
任卫东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03) :229-230
[5]   颅内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J].
李建华 ;
贺能树 ;
孙建中 .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01) :19-22
[6]   脑底动脉环异常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林世和 ;
饶明俐 ;
刘多三 ;
马吉祥 .
吉林医科大学学报, 1964, (04) :17-22
[7]  
The vertebral artery: a review of anatom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blood flow to the hindbrain[J] . Jeanette Mitchell.Physio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 2005 (1)
[8]  
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carotid stenosis .2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N Engl J Med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