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鲢、草鱼促性腺激素垂体含量及血清浓度日周期变化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潘家秀
王育西
许谷星
沈仁澄
鲍璿
徐维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2]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GTH; 草鱼; 垂体; 内分泌腺; 血清浓度; 日周期; 促性腺激素; 激素类药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淡水鱼类有的在池塘中能自然产卵,如鲤(Cyprinus carpio)、鳊(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等,有的鱼必须给予外源激素才能产卵,如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g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探索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鲤、鲢、草鱼产卵季节促性晚激素(GTH)在垂体中的含量和血清中浓度的日周期变化。 鲤、草、鲢24小时血清GTH浓度呈脉冲式波动,白天出现3-4次高峰,夜间雌的有时还有一次高峰。鲤高峰值多在20-40毫微克/毫升血清,峰谷在5-15毫微克/毫升血清,GTH浓度始终保持高水平,而草、鲢高峰值仅2—8毫微克/毫升血清,峰谷0.1—1毫微克/毫升血清。草、鲢每只垂体 GTH 含量较高,约为鲤的2.5倍。以上数据说明草、鲢垂体释放GTH比鲤少。这种差别可能反映了在池塘中鲤能自产,而草、鲢不能自产的原因。 草鱼垂体离体培养,白天和黑夜取材,对LRH-A的反应性不同,白天的反应较弱,对此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鲤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J].
曹杰超 ;
欧阳玉梅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5, (04) :535-540
[2]   合成丘脑下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的类似物对家鱼的催情产卵 [J].
福建、江苏、上海淡水经济鱼类人工繁殖协作组 .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1976, (02) :107-114
[3]   一种新的高效能的鱼类催产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应用 [J].
经济鱼类激素应用研究协作组 .
中国科学, 1976, (04) :388-393
[4]   鲤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改进——聚乙二醇的应用 [J].
王育西 ;
潘家秀 ;
蒋茂松 .
水产学报, 1980, (01)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