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松枯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3
作者
苏开君
邓群
谭松山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国外松; 枯梢病菌; 生物学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形态特性、营养生长条件、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条件四个方面研究松色二胞菌Diplodia pinea(Desm.)Kichx的生物学特性。该菌对营养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在1/2PDA培养基,温度25~26℃,相对湿度90%以上和pH5~6.5时生长最好。黑光灯和日光灯交替照射或全部黑光灯照射易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自然光下则难产生。温度24~26℃,相对湿度90%以上和pH6时利于产孢。诱导产生的分子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1%的桔子晶水溶液中,25~26℃,pH6.5时萌发良好。越冬孢子于4月中下旬传播,5月中旬是发病盛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12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 [J].
项存悌 ;
原树忠 ;
孟繁荣 ;
姜俊清 .
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1, (02) :1-10+129
[2]   国外松枯梢病初步研究 [J].
谭松山 ;
邓群 ;
苏开君 .
湖南林业科技, 1988, (03) :32-34
[3]   选择抗病松树树种和利用Pestalotia cryptomeriae及Gluconobacter sp.防治松梢枯病的探讨 [J].
梁子超 ;
李子仁 .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2, (04) :35-44
[4]   湿地松枯梢病的研究 [J].
景耀 ;
张永安 .
林业科技通讯, 1986, (12) :1-4
[5]   湿地松色二孢菌枯萎病初报 [J].
梁子超 ;
郭权 ;
薛汉新 ;
林松煜 ;
程范刚 ;
邹信松 .
林业科技通讯, 1986, (11) :29-30
[6]   国外松枯梢病症状和病原的研究 [J].
苏开君 ;
谭松山 ;
邓群 .
森林病虫通讯, 1991, (01) :2-5
[7]   马尾松梢枯病的研究 [J].
梁子超 ;
祁惠芳 .
植物病理学报, 1980, (02) :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