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水沙的时空调度理论与实践

被引:31
作者
李国英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郑州
关键词
黄河; 时空调度; 水沙关系;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4.08.001
中图分类号
TV142 [泥沙运动];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利用小浪底水库不同泄水建筑物的组合,塑造一定历时、流量、含沙量及泥沙颗粒级配的下泄水流与下游伊洛河、沁河的"清水"对接,在花园口站形成协调的水沙关系,实现既排出小浪底水库的库区泥沙,又不淤积下游河道的目标。2003年9月6~18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就该理论开展了原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利用异重流排沙和浑水水库排沙的特点,达到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拦粗排细"、减缓库区淤积的目的;②利用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洪水资源,将小浪底水库排出的细泥沙输送入海,并且不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提高了水流的输沙效率;③实现了下游河道减淤与减灾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J].
李国英 .
科学, 2003, 55 (01) :41-44+2
[2]  
治理黄河思辨与践行.[M].李国英; 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