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绑架罪和索债型非法拘禁罪时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3
作者
谢慧
机构
[1]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关键词
对象的不特定性;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勒索故意; 债权债务的关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按照刑法学界通常的理解,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主观目的不同,正确判断主观目的是认定两罪的关键。本文根据我国刑法对两罪法定刑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以及部分学者对两罪的理解,提出了有别于通说的几个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绑架罪新论 [J].
刘远 ;
周海洋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5, (03) :34-37
[3]   也论绑架罪的几个问题 [J].
朱明 ;
姜新国 .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1) :110-112+115
[4]   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 [J].
阮齐林 .
法学研究, 2002, (02) :33-44
[5]   绑架罪若干问题探讨 [J].
胡祥福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66-72
[6]   绑架罪略论 [J].
肖中华 .
山东法学, 1999, (05)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