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河型成因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12
作者:
尹学良
梁志勇
陈金荣
刘峡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河型成因,河性改道,水沙搭配,黄河,小浪底;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1999.02.003
中图分类号:
TV882.1 [黄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河性河型就在这对相互矛盾过程的相互交替、相互抵消、相互消长中形成、演化。前者导向好河,后者导向坏河。两者的强弱对比,就是河性河型差异的总根据。可用来水来沙关系的m值来表达这种对比。m>25的将形成单股窄深蠕动性河型,m<25的则形成多汊宽浅游荡性河型。改变来水来沙关系的m值,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过程的强弱对比也就改变,河性河型也要逐步改变。这就是调水调沙、改造河性的真谛。将宽浅游荡河段改造成较窄深稳定,以便修建兴利工程和整治工程;将强烈淤积的河段改造成通畅的淤积较轻的河段,以延长河道工程的使用年限;将无防洪困难的宽浅河段改造成更宽浅的坏河,能拦截大量来沙以利于下游河段的整治利用;水沙条件不易改造,而需加一些人工辅助的,如将分汊性河道改造成单股性河道,等等,都可以作为改造河性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