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环境因子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的作用

被引:7
作者
赵冰清
张会兰
王玉杰
王云琦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毛竹林; 缙云山;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2.015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土壤呼吸的驱动因子。竹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现有竹林520万hm2。研究竹林土壤呼吸特征有助于了解竹林土壤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点。目前对于竹林土壤呼吸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探究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土壤因素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但较少关注其受包括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等在内的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多采用单一的回归分析,不能很好地解释各因子间与土壤呼吸的相互作用。文章以重庆缙云山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重庆缙云山区毛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进行测定。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试验期间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平均风速等大气因子数据来自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森林生态站(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自动气象站。该文研究了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日变化较为平缓,最大值出现在16:00—18:00,最小值出现在6:00。季节变化明显,为单峰曲线,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最大值出现在7—8月。(2)单因子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显著相关。(3)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都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三者共同作用可以解释74.1%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通过大气温度对土壤呼吸的间接影响最大。大气相对湿度对土壤呼吸直接作用较大,但其通过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对土壤呼吸的间接作用均为负作用且数值较大,从而大气相对湿度对土壤呼吸影响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特性 [J].
郭明英 ;
朝克图 ;
尤金成 ;
徐丽君 ;
王丽娟 ;
贾淑杰 ;
辛晓平 .
草地学报, 2012, 20 (01) :42-48
[2]   重庆市缙云山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J].
冯华敏 ;
王玉杰 ;
王云琦 ;
雷声坤 ;
刘春霞 ;
周彬 .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5) :38-44
[3]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组成变化 [J].
孙棣棣 ;
徐秋芳 ;
田甜 ;
刘卜榕 .
林业科学, 2011, 47 (07) :181-186
[4]   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呼吸组分及其对温度的敏感性 [J].
罗璐 ;
申国珍 ;
谢宗强 ;
周利光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07) :722-730
[5]   江西大岗山毛竹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模型模拟 [J].
姜艳 ;
王兵 ;
汪玉如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6) :47-52
[6]   西天目山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李雅红 ;
江洪 ;
原焕英 ;
刘源月 ;
周国模 ;
余树全 .
生态学报, 2010, 30 (17) :4590-4597
[7]   湖南会同林区毛竹林地的土壤呼吸 [J].
范少辉 ;
肖复明 ;
汪思龙 ;
官凤英 ;
于小军 ;
申正其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5971-5977
[8]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J].
涂利华 ;
胡庭兴 ;
黄立华 ;
李仁洪 ;
戴洪忠 ;
雒守华 ;
向元彬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04) :728-738
[9]   气象因子对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通径分析 [J].
江晓东 ;
李永秀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2) :701-702+707
[10]  
Toward a general evaluation model for soil respiration (GEMSR)[J]. ZHOU GuangSheng, JIA BingRui, HAN GuangXuan & ZHOU Li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