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模式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子军 [1 ]
吴敬学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小麦; 技术进步; 模式;
D O I
10.13246/j.cnki.jae.2006.05.013
中图分类号
F323.7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1990—200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省区面板数据,估算这个时期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并利用特定的生产函数E-S模型测算小麦生产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指数和机械型技术进步指数,对比全国及小麦主产省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小麦生产呈现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是我国小麦单产持续增长的两大因素。未来为保证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大对小麦生物化学型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技术限制,为未来提供技术储备。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 [J].
孟令杰 ;
张红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3-16
[2]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 2005
[3]  
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 孙振玉.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