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

被引:30
作者
张一兵
机构
[1]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德波; 《景观社会》; 景观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革命; 情境;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5.05.013
中图分类号
C091-0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集中讨论了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景观意识形态概念,以及情境主义用以反对和拒绝景观的革命策略。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已经将过去意识形态的看不见的隐性霸权变成了看得见的虚假影像世界强制,这种景观通过对人的欲望的制造和对象性诱惑,实现了对人的深层无意识的直接控制。所以,人们颠覆景观的最有效的革命途径已经从过去指向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阶级斗争,转换为存在瞬间艺术化的“日常生活的革命”:扬弃异化和反对拜物教变成了艺术家的“漂移”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观念“异轨”,这种文化革命的本质就是所谓建构积极本真的生存情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M].张一兵著;.商务印书馆.2006,
[2]  
景观社会.[M].(法)居伊·德波(GuyErnestDobord)著;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后现代转向.[M].(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Kellner)原著;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