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羔羊肉着手 推行季节性养羊业的试验研究报告

被引:2
作者
戴亚英
王录士
机构
[1] 青海省畜牧厅
[2]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专题试验组
关键词
羔羊肉; 产毛量; 羊肉品质; 肥羔肉; 繁殖母羊; 养羊业; 产肉性能; 生产性能; 试验研究报告; 成年羊; 高寒牧区; 草原面积; 季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海高寒牧区草原面积大,牲畜多,生产潜力很大,但地势高寒、枯草期长、草地生产力低、经营方式落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扬长避短、探索提高高寒牧区养羊业生产效益的途径,从1980年起,在省政府和有关厅、局、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省畜牧厅组织有关科研、教学、牧场、商业及有关州、县的畜牧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面积的高寒牧区羔羊肉生产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高寒牧区不同年龄羊只逐月体重变化规律,不同品种和年龄羊只的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羔皮质量、不同年龄羊只每产一公斤肉的耗草量比较,不同品种和年龄羊只及单位胴体的直接费用比较,以及成年羯羊和繁殖母羊的产毛量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推行多养母羊、提高羔羊增殖率,以生产肥羔肉、羔皮和羊毛为主要目标的草原季节性养羊业是高寒牧区扬长避短、减少能量损失,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 (二)当年羔羊产肉性能高、肉质肥美、成本低、销路好、耗草量少,能合理利用季节草场,有利于缓和草畜矛盾。 (三)生产肥羔可在存栏数不再增加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 (四)生产肥羔,可有计划地加大选择强度,加速世代更替,有利于迅速提高羊群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