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脑葡萄糖代谢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李霁
董竞成
左传涛
魏薇
管一晖
赵军
机构
[1]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关键词
电针;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脑葡萄糖代谢;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2001.01.002
中图分类号
R245-0 [一般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明确针刺特定穴位对特定脑功能区影响 ,探索针刺效应的作用原理。方法 选穴合谷与曲池 ,足三里和上巨虚 ,头部运动区和风池 (对应于肢体取穴的一侧 )。应用 1 8F- FDG PET技术观察电针对 12例正常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 针刺穴位后 ,可见两侧额叶、中上颞叶、顶叶、感觉皮层、丘脑、眶回、对侧小脑、海马、对侧前颞叶葡萄糖代谢和脑功能活动增高变化 (以对侧为主 )。结论 针刺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 PET影像技术研究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得到重复。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的影响 [J].
贾少微,王凡,郑溪国,辛镇祓,卢慧,陈佐伟,潘中允 .
中国针灸 , 1996, (12) :1-4
[2]   关于腧穴针感形态结构的研究 [J].
沈德凯 .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4) :57-64
[3]   国内外关于经络实质的现代研究概况 [J].
王启才 .
江苏中医, 1988, (02) :41-45
[4]   人体穴位针感的形态学研究 [J].
潘朝宠 ;
赵霭峰 .
解剖学报, 1980, (04) :392-400+452
[5]   针刺镇痛效应外周传入途径的分析 [J].
江振裕 ;
张清才 ;
朱秀玲 ;
楊莲芳 .
中国科学, 1973, (02) :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