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形成机理研究:理论、实证与政策框架

被引:11
作者
闫海波
陈敬良
孟媛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部门; 非正规经济; 结构联系主义; 阶跃演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庞大非正规就业部门日益引起关注,传统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转型中国的现实。本文运用比较研究、计量经济等方法,对中国独特的四元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非正规就业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形成机理与主要驱动因素,并提出了消解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压力的政策框架。研究表明:中国的非正规就业部门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是多项公共政策综合作用和主动选择的结果。城乡人均收入落差、伪城镇化、经济垄断程度等则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在坚持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精细化同时推进的同时,要践行去管制政策以释放自由市场力量,建立统一且平权的劳动力市场以推进非正规就业部门与正规就业部门的融合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 [J].
胡鞍钢 ;
马伟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1) :16-29+159
[2]   基于修正移动平均模型的调整系数法对我国实际城镇失业率的测算与分析 [J].
李金叶 ;
冯振华 ;
闫人华 .
企业经济, 2011, 30 (10) :140-144
[3]   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中国地方试验——背景、模式、挑战与突破 [J].
汪晖 ;
王兰兰 ;
陶然 .
城市规划, 2011, 35 (07) :9-13+19
[4]   中国非正规经济(上) [J].
黄宗智 ;
李强 ;
潘毅 ;
李丁 ;
许庆红 ;
胡伟 ;
刘世定 ;
胡鞍钢 ;
张静 ;
郭伟和 ;
张勇 ;
万向东 .
开放时代, 2011, (01) :5-37
[5]   国外非正规部门研究进展 [J].
尹晓颖 ;
闫小培 ;
薛德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479-1489
[6]  
跨越左右分歧:从实践历史来探寻改革[J]. 黄宗智.开放时代. 2009(12)
[7]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万向东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1) :159-170
[8]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进入条件与效果 [J].
万向东 .
管理世界, 2008, (01) :63-74
[9]  
转型期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理研究[D]. 姜晓慧.浙江工商大学. 2007
[10]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 法律出版社 , 黄宗智,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