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晚更新世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21
作者
袁宝印 [1 ]
黄慰文 [2 ]
章典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3] 香港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藏北高原; 色林错旧石器; 末次冰期间冰阶; 早期人类迁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报道了石制品产自藏北色林错东南岸70m高的古湖滨阶地(海拔4600m).前人和本文的调查均指示该阶地形成于末次盛冰期前的间冰阶,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相当,年代可能在40~30kaBP前后.这一判断与现代人类学的研究结论相符.文中报道的色林错旧石器有可能为此提供新证据,而它在技术与类型学上显示的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风格,又暗示藏北早期人类的出现可能与晚更新世横贯旧大陆的早期人类迁徙浪潮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67 / 15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J].
郑绵平 ;
袁鹤然 ;
赵希涛 ;
刘喜方 .
地质学报, 2006, (02) :169-180
[2]   藏北地区色林错、班戈错湖盆扩张及现代裂陷活动 [J].
吕鹏 ;
曲永贵 ;
李庆武 ;
王洪双 .
吉林地质, 2003, (02) :15-19
[3]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4]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J].
施雅风 ;
贾玉连 ;
于革 ;
杨达源 ;
范云崎 ;
李世杰 ;
王云飞 .
湖泊科学, 2002, (01) :1-11
[5]   青藏高原大湖期 [J].
李炳元 .
地理学报, 2000, (02) :174-182
[6]   湖相自生沉积作用与环境──兼论西藏色林错沉积物记录 [J].
顾兆炎,刘嘉麟,袁宝印,刘东生,张光宇 .
第四纪研究, 1994, (02) :162-174
[7]   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理和植物学的意义 [J].
杜乃秋 ;
孔昭宸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3, (03) :275-282+303
[8]  
中国—澳大利亚第四纪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澳第四纪合作研究组编, 1987
[9]  
Optical dating of Tibetan human hand- and footprings:An implication for the palaeoenvironment of the last glaci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2 Zhang D D,Li S H. Geophys Res Lett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