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一个规范的语境分析

被引:24
作者
周少华
机构
[1] 西北政法学院
关键词
规范语言; 规范意义; 刑法规范; 伪证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法规范表达的妥当性是刑事司法活动在不逾越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刑法调控社会功能的制度性保障 ;由此 ,规范语言的意义应当始终指向该规范的价值目标。但是 ,我国现行刑法第 30 5条关于“伪证罪”的规范性描述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伪证罪立法的价值 ,这种由表达缺陷导致的价值损耗虽具有个案性质 ,我们却不难从中洞见某种普遍的立法意义。规范语言是规范价值的载体 ,法律之文本意义与规范意义的统一是“司法合法”的保证 :所以 ,这种统一不但应当成为法律的形式化特征 ,而且也是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伪证罪主体研究
    闵春雷
    [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1, (02) : 27 - 31
  • [2]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几个问题[J]. 李祖军.诉讼法论丛. 2000(02)
  • [3] 刑法司法解释的限度——兼论司法法之存在及其合理性
    陈兴良
    周光权
    [J]. 法学, 1997, (03) : 23 - 31
  • [4] 德国刑法典[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冯军译, 2000
  • [5]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9
  • [6] 瑞士联邦刑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徐久生译, 1999
  • [7] 日本刑法典[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译, 1998
  • [8] 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侯国云, 1998
  • [9] 刑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苏惠渔主编, 1997
  • [10] 刑法疏议[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