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理想株型研究 Ⅰ.小麦株高梯度系列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变化研究

被引:11
作者
张树榛
葛亚新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
[2]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小麦; 理想株型; 矮秆; 相对株型; 株高梯度系列; 叶间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小麦回交转育所得七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品种高化共同表现在第4,5节间及3,4相对叶间距的增长,这对减少郁蔽有利,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收获指数仍较高,品质也不致下降,在矮×高的矮秆分离群体中选相对较高的植株有利;高秆矮化共同表现在第4节间及3,4相对叶间距缩短,品质性状可得到一定程度改良,回交使高秆品种矮化有效。提出了相对株型的概念,并认为下4节间总相对长、相对叶间距等可作为株型识别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对小麦形态性状之间多元关系的分析 [J].
张忠军 ;
张树榛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4) :379-385
[2]   小麦株高与性状组合关系的多元分析 [J].
王驰 ;
张树榛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3) :275-287
[3]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与发展方向 [J].
吴兆苏 ;
魏燮中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3) :14-22
[4]   小麦植株高度的结构分析 [J].
魏燮中 ;
吴兆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1) :14-21
[5]   NORIN 10 SEMI-DWARFISM IN TETRAPLOID WHEAT AND ASSOCIATED EFFECTS ON YIELD [J].
GALE, MD ;
MARSHALL, GA ;
GREGORY, RS ;
QUICK, JS .
EUPHYTICA, 1981, 30 (02) :34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