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南坳陷流体势演化与油气运聚

被引:6
作者
谢启超
刘震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渤南坳陷; 动力; 势能; 压力; 油气运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也就是地下流体势。恢复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的恢复可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介绍了这三个参数的演化模型和恢复方法。渤南坳陷沙四段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表明,渤南坳陷古近系的油气藏分布与古流体势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油气藏位于流体势较低的低能环境中。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8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地层异常压力的定量评价方法 [J].
禹荣 ;
曾喜生 ;
许庆国 .
断块油气田, 2001, (03) :25-27+67
[2]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J].
郝芳 ;
董伟良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79-85
[3]   超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 [J].
解习农 ;
刘晓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2) :103-108
[4]   异常地层压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J].
刘斌 ;
贝东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 (01) :34-42
[5]   异常高压区的古沉积厚度和古地层压力恢复方法探讨 [J].
刘福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2) :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