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及其群体演替研究

被引:23
作者
赵志坚 [1 ]
曹继芬 [1 ]
李灿辉 [2 ]
孙道旺 [1 ]
杨明英 [1 ]
王军 [2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植物病理实验室
[2] 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交配型; 自育性; 甲霜灵敏感性; mtDNA单倍型; 晚疫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2.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摘要
【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霉全部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总体发生频率较低,分别为3.4%和4.4%。自从2002年以后,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或自育型菌株。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离体测定显示马铃薯和番茄上均存在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13.2%、9.4%和77.4%。分离自番茄的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高于分离自马铃薯的菌株。Ⅰa、Ⅱa和Ⅰb三种mtDNA单倍型被检测到,马铃薯致病疫霉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全部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在群体中的比例为96%,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番茄致病疫霉则为Ⅰa和Ⅰb两种单倍型,“新”、“旧”群体共存。【结论】马铃薯和番茄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致病疫霉“新”、“旧”群体在云南已发生演替,马铃薯致病疫霉“新”群体已成功替代了“旧”群体;迁移和有限的有性生殖可能在云南致病疫霉群体的演替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27 / 7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及其分布研究 [J].
杨宇红 ;
谢丙炎 ;
冯兰香 ;
冯东昕 .
菌物学报, 2004, (03) :351-355
[2]   六省市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J].
朱小琼 ;
车兴璧 ;
国立耘 ;
王英华 .
植物保护, 2004, (04) :20-23
[3]   福建省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布及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J].
陈庆河 ;
翁启勇 ;
谢世勇 ;
兰成忠 ;
卢同 .
植物保护学报, 2004, (02) :151-156
[4]   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甲霜灵的抗性测定及治理 [J].
毕朝位 ;
王中康 ;
车兴壁 .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01) :68-70
[5]   同宗配合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曾在中国被发现附视频 [J].
黄河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4) :347-350
[6]   致病疫霉抗药性、交配型和适合度 [J].
王文桥 ;
马志强 ;
张小风 ;
张文吉 ;
M.DAVID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3) :278-283
[7]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J].
赵志坚 ;
王淑芬 ;
李成云 ;
李先平 ;
何云昆 .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04) :55-57
[8]   致病疫霉在中国云南的马铃薯田间形成卵孢子 [J].
赵志坚 ;
李成云 ;
王淑芬 ;
隋启君 .
菌物系统, 2001, (04) :578-580
[9]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分布附视频 [J].
朱杰华 ;
张志铭 ;
李玉琴 .
植物病理学报, 2000, (04) :375-375
[10]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1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J].
Akino S. ;
Gotoh K. ;
Nishimura R. ;
Maeda A. ;
Naito S. ;
Ogoshi A. .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04, 70 (4) :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