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类型径流、侵蚀效应及其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黄志霖
傅伯杰
陈利顶
黄奕龙
吴祥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2] 定西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退耕类型;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4.04.010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14年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及其4种退耕类型径流、侵蚀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退耕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次序为:农耕坡地>牧草地>乔木林地>自然草地>灌木林地。地表径流和侵蚀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减流、减沙效应主要发生于7月和8月。牧草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随年度增加逐步下降,乔木林地的累积减流效应逐渐下降而减沙效应则逐步增加,灌木林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持续提高,自然草地则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过程。14年观测结果表明: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次序为:灌木林地>自然草地>乔木林地>牧草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在短期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应,而灌木林地和自然草地具有较好稳定持久的水土保持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