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游咏
杨天伦
李传昶
蒲晓群
郑昭芬
陈美芳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细胞间粘附分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大量研究显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是内皮功能不全的标志因子,而内皮损害程度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检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三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在95%以上的85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1级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n=50),2~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n=35)。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2.23±0.59μmolL)明显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1.79±0.57μmolL)(P=0.001);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272.4±68.3μg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225.0±61.9μgL)(P=0.002)。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与高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 [J].
李永强 ;
董吁钢 ;
李怡 ;
马虹 ;
关永源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3, (01) :47-49
[2]   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一种新的内皮功能不全预测因子 [J].
熊燕 ;
李元建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0, (03) :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