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各证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含量变化规律以及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探讨PRA、AT-Ⅱ、ALD以及ACE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福建省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本课题研究者确定符合辨证、诊断和排除标准后采血。高血压病患者160例,其中男93例,女67例,年龄38~70岁(包含38岁和70岁),平均年龄54.41±7.55岁,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PRA,AT-Ⅱ,ALD含量变化规律以及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肝火亢盛型的PRA、AT-Ⅱ明显高于非肝火亢盛组(P<0.01);肝火亢盛组的患者ACE基因DD型比率以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肝火亢盛组(P<0.01)。结论:PRA,AT-Ⅱ的测定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D型ACE基因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