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物质及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14
作者
严威 [1 ]
陈慧 [2 ]
李灿东 [1 ]
郑峰 [3 ]
机构
[1] 福建中医学院
[2]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
[3] 福建省人民医院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病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肽基二肽酶; 辨证分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观察各证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含量变化规律以及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探讨PRA、AT-Ⅱ、ALD以及ACE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福建省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本课题研究者确定符合辨证、诊断和排除标准后采血。高血压病患者160例,其中男93例,女67例,年龄38~70岁(包含38岁和70岁),平均年龄54.41±7.55岁,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PRA,AT-Ⅱ,ALD含量变化规律以及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肝火亢盛型的PRA、AT-Ⅱ明显高于非肝火亢盛组(P<0.01);肝火亢盛组的患者ACE基因DD型比率以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肝火亢盛组(P<0.01)。结论:PRA,AT-Ⅱ的测定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D型ACE基因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J].
罗雷 ;
栾荣生 ;
袁萍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1) :56-59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浆心钠素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的研究 [J].
李泓 ;
张济颖 ;
胡宪蕴 .
天津中医, 1989, (03) :12-15+17
[3]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关系 [J].
潘其民 ;
李学文 ;
黎杏群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01) :29-29
[4]   原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 Ⅱ、醛固酮及血浆心钠素水平与辨证分型关系 [J].
李泓 ;
卜秦琍 ;
胡宪蕴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05) :271-273+260
[5]  
中医内科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永炎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