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Ⅰ)──寒冷地区种稻低耗增效稀植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崔一龙,林仁哲
机构
[1]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密度,生长发育,三早栽培;
D O I
10.13478/j.cnki.jasyu.1994.03.005
中图分类号
S51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稻稀植(29.7×26.4cm)较密植(29.7×13.2cm)增多二次分蘖的有效穗数,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多穗的二次技埂数;上部伸长节间变长,基部节间变短而粗,增加折损重,提高抗倒能力;生育后期叶色下降缓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数1穴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穴距间产量差异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29.7×26.4、29.7×19.8、29.7×13.2三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与29.7×33有显著差异。龙井稻区推广29.7×26.4每穴插2—3株稀植栽培技术可达到低耗增效之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稻作学[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6
[2]  
气候与水稻[M]. 农业出版社 , 国际水稻研究所 编, 1982
[3]  
稻作的理论与技术[M]. 农业出版社 , (日)松岛省三著,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