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香菇嘌呤研究简述
被引:6
作者
:
孙培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
孙培龙
蒋同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
蒋同隽
机构
:
[1]
浙江工业大学
[2]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
[3]
杭州
来源
:
食用菌
|
1995年
/ 04期
关键词
:
香菇嘌呤;
衍生物;
合成法;
计算方法;
醋酸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在6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Tokuda和Kaneda等人发现口服香菇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之后证实,香菇中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有效成分是与遗传核酸无关的有机碱基。随后Rokujo、Chibata、Kamiya和Saito等人相继分离得到并鉴定了该有效成分,起先各自命名为Lentinacin和Lentysine,中文翻译成香菇素、香菇太生,后经协商统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0
页数: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