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群落下酸化尾矿养分状况及土壤酶活性

被引:11
作者
任冠举
孙庆业
安树青
李远
李旭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尾矿; 植物群落; 养分; 酶活性;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6.0074
中图分类号
TD88 [矿区复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调查不同植被群落下铜尾矿的养分状况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通过常规方法测定了尾矿的pH和电导率,以及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用底物反应法测定了过氧化氢酶,芳基硫酯酶,脲酶,酸性磷酸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酸化的裸露尾矿相比,定居其上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均能显著增加尾矿基质pH值(从3.6上升到5.4),降低电导率,减缓尾矿酸化过程。芦苇和狗牙根能够显著提高尾矿基质中N、K和有机质含量(P<0.05),增加尾矿中的养分。3种植物群落下有效磷较裸露尾矿没有显著增加。植物的定居显著提高了尾矿中过氧化氢酶、芳基硫脂酶和脲酶的活性(P<0.05);但酸性磷酸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植物对尾矿有明显的改良作用,而且芦苇和狗牙根优于双穗雀稗。在各种植被条件的尾矿中除酸性磷酸化酶以外的其它实验土壤酶活性均与尾矿中有机质和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香港地区桃金娘灌木林的凋落物及养分回归 [J].
管东生 ;
陈玉娟 .
农村生态环境, 1998, (02) :25-29
[2]  
土壤分析化学.[M].于天仁;王振权主编;.科学出版社.1988,
[3]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关松荫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6,
[4]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