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蠕虫状地震反射的地质意义研究

被引:13
作者
田立新 [1 ]
周东红 [2 ]
刘力辉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3] 长江大学
关键词
地震岩石学; 统计岩石物理; 蠕虫状反射的成因分类; 富泥型蠕虫状反射; 富砂型蠕虫状反射; 浊积储层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常规统计岩石物理学研究缺乏对地质成因的分析及对地震反射特征的物理机理分析,难以建立合理的岩石物理模板,指导地震属性的分析与解释。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地震岩石学研究与宏观沉积相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将辽东湾东营组蠕虫状反射按宏观沉积环境分为滑塌型、复合型和远岸型;然后结合沉积过程,将蠕虫状反射形态和沉积微相结合起来,分析蠕虫状反射形态与物源方向的关联性;最后总结出蠕虫状反射的地质意义及不同形态蠕虫状反射形成的物理机理。建立了富泥型和富砂型蠕虫状反射的识别模式,为蠕虫状反射的沉积研究、内幕刻画和储层预测打下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298+305+7 +3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国外地震相划分技术研究新进展 [J].
朱剑兵 ;
赵培坤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 32 (03) :167-171+155
[2]   波形分类技术在储层沉积微相预测中的应用 [J].
邓传伟 ;
李莉华 ;
金银姬 ;
赵秀红 .
石油物探, 2008, (03) :262-265+18
[3]   地震地貌学概念与分析技术 [J].
蒋韧 ;
樊太亮 ;
徐守礼 .
岩性油气藏, 2008, (01) :33-38
[4]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 [J].
张永华 ;
杨道庆 ;
孙耀华 ;
李锋 ;
林社卿 ;
赵雨晴 .
石油物探, 2007, (04) :378-383+15
[5]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J].
林承焰 ;
张宪国 ;
董春梅 .
石油学报, 2007, (02) :69-72
[6]   有关地震沉积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J].
董春梅 ;
张宪国 ;
林承焰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04) :405-409+492+357
[7]   提高地震属性分析精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J].
王长江 ;
刘书会 ;
穆星 .
石油物探, 2004, (S1) :112-114
[8]   层序地层构成与层序控砂、控藏的自相似特征——以三角洲-浊积扇体系为例 [J].
邓宏文 ;
王红亮 ;
王居峰 ;
谢晓军 ;
苏宗富 ;
尚尔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491-495
[9]   东营凹陷东部沙三段滑塌浊积砂体沉积特征 [J].
饶孟余 ;
钟建华 ;
王夕宾 ;
王勇 ;
王海侨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 (03) :15-17
[10]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J].
陈守田 ;
孟宪禄 .
石油物探, 2004, (01) :33-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