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土壤养分、水分和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宋西德 [1 ]
叶彦辉 [1 ]
张永 [1 ]
曾德慧 [2 ]
韩艳英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3]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林-草界面;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微生物;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07.012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包括林地、草地和林-草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含量、水分含量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养分、水分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草景观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在0~4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林-草界面;全磷平均含量为林地>林-草界面>草地;速效磷平均含量为草地>林地>林-草界面;全钾平均含量和pH为林-草界面>草地>林地;各种养分含量在各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基本上高于20~40 cm土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草地和林地内水分变化不显著,而在林-草界面内不同距离梯度上的含水量变化极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在草地区逐渐升高,在刺槐林地中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林-草界面区域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林草景观界面下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总体数量上均以细菌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98%以上,微生物总数量为林-草界面>草地>刺槐林地;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动态明显,林-草界面和草地0~20 cm土层数量较20~40 cm土层显著增多,而林地0~2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少于20~40 cm土层。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不同景观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以西安南郊为例
    李广文
    孙虎
    肖军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1) : 110 - 111
  • [2] 水分生态环境对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影响
    王迪海
    赵忠
    薛文鹏
    成向荣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5) : 204 - 206
  • [3] 坝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包耀贤
    吴发启
    谭红朝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2) : 12 - 15+86
  • [4] 麦田土壤微生物三大种群数量的研究
    贾志红
    杨珍平
    张永清
    苗果园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3) : 53 - 56
  • [5] 高原湿地纳帕海退化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研究
    陆梅
    田昆
    陈玉惠
    常凤来
    莫剑锋
    [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 (01) : 34 - 37
  • [6] 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常禹
    布仁仓
    胡远满
    徐崇刚
    王庆礼
    [J]. 地理科学, 2003, (04) : 477 - 483
  • [7]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张春霞
    郝明德
    王旭刚
    魏孝荣
    不详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1) : 78 - 80
  • [8] 湿地松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薛立
    陈红跃
    邝立刚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 157 - 159
  • [9] 安塞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刘梦云
    寇宝平
    常庆瑞
    刘京
    不详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06) : 21 - 24
  •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4) : 6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