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区域布局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立军
褚庆全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系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系统研究中心北京,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北京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集约多熟高产; 区域布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 [种植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 2 0 0 1年中国耕作制度区划为基本蓝图 ,通过分析全国 2 5 0 0多个县的基本农业生产数据库 ,确立了全国各熟制区粮食作物高、中、低产布局 ,并对未来粮食安全的生产战略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到 2 0 2 0年 ,若全国低产区域粮食总产保持在 886 2万 t;中产区域的单产提高到高产区域的水平 ,即中产区域粮食总产达到 19784万 t;高产区域的粮食单产再提高 30 % ,即粮食总产达到 32 6 4 3万 t,则全国粮食总产可达到 6 12 89万 t,基本满足 15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为实现以上目标 ,我们建议 :进行全面产量区划 ,在对全国粮食产量进行规划的基础上 ,建立 0 .3亿 hm2 左右超高产田和 0 .3亿hm2左右高产田 ,稳定 0 .3亿 hm2左右的中低产田 ,建立 1亿hm2“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尽快确立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研究机制 ,建立高产、超高产综合技术体系 ,力争首先在实验田实现 :一熟地区粮食产量达到 10 0 0 kg,二熟地区达到15 0 0 kg,三熟地区接近 180 0~ 2 0 0 0 kg;建立“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警中心”,开展国内外粮食安全的综合性研究 ,为国家提高粮食单产提供技术高产、超高综合技术体系与示范样板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食物需求研究
    李立军
    褚庆全
    于心岭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3) : 57 - 62
  • [2] 集约多熟超高产──21世纪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志敏
    王树安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0, (04) : 193 - 196
  • [3] 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许世卫主编, 2003
  • [4] 生态经济[M]. 东方出版社 , (美)莱斯特·R.布朗著, 2002
  • [5]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巽浩等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