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微地形条件的关系

被引:39
作者
马旭东 [1 ]
张苏峻 [2 ]
苏志尧 [1 ]
区余端 [1 ]
刘刚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微地形; 群落结构; 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 典范对应分析(CC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样方排列、海拔梯度变化及水分梯度理论潜在值从低到高的趋势将样地划分为5条样带,在由山脊至山谷的微地形变化范围内对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群落内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等山地微地形条件对群落结构及物种分布影响显著。从山脊至谷底变化过程中,各样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以及较大高度级和胸径级的物种个体比例减少,物种多样性呈现增加趋势。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表明各样带之间物种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且样带主要物种及密度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物种与地形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知,在同一区域内,物种随地形因子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米锥(Castanopsiscarlesii)、甜锥(Castanopsis eyre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等喜光的阳性树种在上坡位分布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樟叶槭(Acer cinnamomifolium)等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物种则在下坡位样带为优势物种。揭示了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151 / 5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协惯量分析与典范对应分析在植物群落排序中的应用比较 [J].
张斌 ;
张金屯 ;
苏日古嘎 ;
张钦弟 ;
程佳佳 ;
田世广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05) :842-851
[2]   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多尺度分析 [J].
张育新 ;
马克明 ;
祁建 ;
冯云 ;
张洁瑜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179-2185
[3]   东莞地表植被对表层土壤化学特性的指示作用 [J].
欧芷阳 ;
苏志尧 ;
叶永昌 ;
朱剑云 ;
刘颂颂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984-992
[4]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分布的地形相关性 [J].
区余端 ;
王华南 ;
张璐 ;
苏志尧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 27 (01) :41-46
[5]   陕西子午岭生态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J].
李国庆 ;
王孝安 ;
郭华 ;
朱志红 .
生态学报, 2008, (06) :2463-2471
[6]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J].
代力民 ;
唐立娜 ;
曹玉明 ;
王顺忠 ;
周莉 ;
王庆礼 .
林业科学, 2008, (03) :6-12
[7]   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J].
秦松 ;
樊燕 ;
刘洪斌 ;
王正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1) :46-49+52
[8]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J].
张璐 ;
李镇魁 ;
苏志尧 ;
陈北光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3) :71-75
[9]   东灵山植物群落(乔木)物种多样性与微地形关系的研究 [J].
马宝霞 ;
李景侠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6) :47-49
[10]   三峡库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格局动态 [J].
赖江山 ;
张谧 ;
谢宗强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7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