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26
作者
郭政 [1 ,2 ]
陈爽 [1 ]
董平 [1 ,2 ]
陆玉麒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污染; 时空演化; 标准差椭圆; LMDI; 驱动因素;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9.0160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其工业污染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3~2015年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6.97%和28.79%,但占全国比重仍然较高,尤其是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胁迫较大.2种工业污染空间形态均呈现出北(偏西)-南(偏东)的空间分布形态,而2种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并不一致,工业废水重心总体上朝向东(偏南)方向迁移了12.85km,而工业SO2重心总体上朝向西(偏北)方向迁移了26.89km.此外,2种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城市且污染集中度指数由高到低大致呈半圈层状向周围递减.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一致性,工业废水重心和工业SO2重心与工业发展重心距离均在逐渐缩小,而2种工业污染-环境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完全一致.驱动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引起的技术改善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则取决于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323 / 13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D].张成松.安徽财经大学.2017, 05
[2]  
浙江统计年鉴.[Z].刘希平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  
安徽统计年鉴.[Z].饶益刚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  
上海统计年鉴.[Z].潘建新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   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测度及影响因素 [J].
马晓君 ;
董碧滢 ;
于渊博 ;
王常欣 ;
杨倩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08) :3170-3179
[6]   中国地市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的空间特征及计量检验 [J].
胡志强 ;
苗健铭 ;
苗长虹 .
地理科学, 2018, 38 (02) :168-176
[7]   区域视角下中国工业行业与工业污染关系 [J].
蒋姝睿 ;
王玥 ;
王萌 ;
石磊 ;
马中 ;
陆根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11) :4380-4387
[8]   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J].
陈昆仑 ;
郭宇琪 ;
刘小琼 ;
张祚 .
地理科学, 2017, 37 (11) :1668-1677
[9]   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J].
袁荷 ;
仇方道 ;
朱传耿 ;
金娜 ;
白亮宇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7, 33 (05) :112-118
[10]   中国工业污染变动态势及其EKC实证分析——基于生态阈值视角 [J].
樊胜岳 ;
高桃丽 .
生态经济, 2017, 33 (09) :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