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区玉米、高粱、谷子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40
作者
高卫东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菌丝融合群; 谷子; 小米; 分离物; 蜀秫; 高粱; 丝核菌; 玉米; 病因学; 病原学;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87.04.02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玉米,高粱和谷子纹枯病在华北地区发生极为普遍,并日趋严重。作者从该区采集作物病组织,进行丝核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从玉米上得到77个丝核菌分离物,分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的AG—1—IA(68.8%)AG—1—IB,AG—3,AG—5等菌丝融合群(AGs)和禾谷丝核菌(R.cerealis)中的CAG—3,CAG—6,CAG—8,CAG—9,CAG—10等菌丝融合群,(CAGs).从高粱上得到26个分离物,分属AG—1—IA(77%),AG—4和AG5.谷子上得到30个分离物,分属AG—1—IA(80%)。和AG—4。另外从莠子上得到3个分离物,分离AG—1—IA和AG—4。主要融合群在不同作物和地理上有一定的一致性.致病性测定表明,AG—1—IA的分离物对寄主作物有极强的致病性,但分离物间的差异明显,AG—5的分离物对高粱致病力较强,CAG—10的分离物对玉米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余各融合群的分离物致病力均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