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塔河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被引:48
作者:
顾忆
[1
]
邵志兵
[1
]
陈强路
[1
]
黄继文
[1
]
丁勇
[2
]
陈正辅
[1
]
陈江汉
[3
]
徐思煌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
古流体场;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印支—燕山期(第二次)和喜马拉雅期(第三、四、五次),其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研究认为,规模巨大的寒武—奥陶系主力烃源岩,为多期供烃、多期成藏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处于古隆起、古斜坡有利区域构造位置,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大型不整合面、岩溶输导网络、断裂带是塔河油田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多套储层、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以及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是形成塔河大型复式油气田的重要条件;“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30+237
+237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