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的成因分析

被引:15
作者
孙玉军 [1 ]
孟凡强 [2 ]
机构
[1]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2]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部
关键词
竞技体育; 阴盛阳衰; 成因;
D O I
10.15877/j.cnki.nsic.2006.01.015
中图分类号
G806 [体育锻炼];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我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是在社会环境因素和体育事业内部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析“阴盛阳衰”现象形成的诸因素,有利于女子竞技体育成绩的保持和发展,并能为男子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起一定的示范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从第27届奥运会成绩看我国在世界体坛的位置 [J].
郭权 ;
虞重干 .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1, (02) :25-26+48
[2]   对我国女性体育人才的社会学透视 [J].
苏肖晴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3) :124-127
[3]   中国竞技体育“阴盛”现象探因 [J].
陈立农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 (01) :15-21
[4]   对中国妇女体育的回眸与前瞻 [J].
张彩珍 .
体育文史, 1995, (04) :3-6
[5]   从文化性特质看中国女运动员的成就 [J].
任未多 .
妇女研究论丛 , 1994, (04) :17-19
[6]  
奥林匹克运动与妇女[M]. 大众文艺出版社 , 吕圣荣,孙葆丽编著, 2000
[7]  
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卢元镇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