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

被引:17
作者
徐智敏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深部开采; 隔水层破坏; 高承压水突水模式; 前兆信息; 模型试验; 岩溶; 水害防治;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1.08.013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深部开采底板承压超过5 MPa的特殊条件为研究对象,围绕复杂结构底板隔水层采动破坏及其诱发高承压突水这一核心问题,以大量突水资料为背景,分析了底板突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水岩相互作用、时空分布及规律,总结了底板突水的两类基本模式,即完整型底板突水模式和断裂构造型底板突水模式。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等手段,揭示了深部开采条件下底板隔水层的采动破坏规律,即在底板承压超过5 MPa条件下,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受超前应力破坏明显,深度一般在25 m左右;在相同底板隔水层结构和开采条件下,随着水压的升高,底板破坏深度及范围不断增大;工作面底板不同位置的破坏范围具有差异性,从工作面正下方往采空区方向由"倒马鞍形"逐步过渡到"倒梯形"。利用高承压矿井突水模拟试验系统,设计并完成了单一结构、多层组合结构以及断裂结构底板隔水层条件的底板高承压突水模拟试验,揭示了不同底板结构模型突水的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动引起的底板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呈周期性波动,与工作面推进距离有关。突水通道形成过程中,各参数均表现为较大幅度升高并剧烈波动;通道一旦形成并发生突水时,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均急剧下降,并稳定在某一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底板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信息是较为理想的底板突水监测预报信息源。以典型底板隔水层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深部高承压厚隔水层条件下安全开采评价方法以及薄隔水层条件下"底板富水性探查-注浆改造-物探钻探验证-安全开采评价-回采"的决策及实践范例;发现了豫中矿区寒武系石灰岩上段20~30 m层段岩溶不发育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分析了该层段隔水性的地质成因,将寒武系石灰岩上段岩溶不发育段作为隔水层考虑,并成功应用于马陵山井田井巷工程布置,实现了-350 m上车场进入寒武系石灰岩上段垂深55.5 m,合计320 m长度巷道的安全施工并投入使用2 a。
引用
收藏
页码:1421 / 1422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