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中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的象征性参照——以电影《赤壁》为例

被引:6
作者
杨珍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天津体育学院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化符号意义; 象征性参照;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0.02.04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从身份、制度及内容三个方面对跨文化传播中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的象征性参照进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艺术品的复制与电影的产生——谈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J].
丛立 .
语文学刊, 2007, (10) :105-106
[2]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澳)约翰·多克(JohnDocker)著;吴松江;张天飞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3]  
文化研究读本.[M].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深圳商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