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

被引:36
作者
杨正万
机构
[1] 贵州民族学院
关键词
被害人; 当事人地位; 尊严价值理论; 报应观念; 救济原理;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2.04.018
中图分类号
D925.3 [行政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立法虽然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但由于其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全面的揭示,致使刑事诉讼理论、立法和实践中的被害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文章从尊严价值理论、报应观念和救济原理三方面揭示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理论基础。认为被害人所持的报应观念是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工具性理论基础;而尊严价值理论为被害人享有作为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根据,它从终极人文关怀的角度解释了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理论基础;救济原理则揭示了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特殊性,是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独特根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8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刑事被害人论纲 [J].
刘万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 (02) :19-25
[2]  
刑法的价值构造.[M].陈兴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论国家的作用.[M].(德)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著;林荣远;冯兴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  
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M].程荣斌主编;汪建成等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  
法理学问题.[M].[美]波斯纳(Richard A·Posner) 著;苏力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6]  
精神分析纲要.[M].(奥)弗洛伊德(Freud;S.)著;刘福堂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7]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法)卢梭(J.J.Rousseau)著;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